校友会动态

心路历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动态 > 校友文苑 > 心路历程 正文
那一树花开
发布时间:[2020-04-09] 作者:[谭瑜] 来源:[278班 ] 访问:[]

    

有人在校友群里发母校的风光照片,言及大樱花树没了,286班樱戠连忙发问:“一棵都没有了吗?后面那棵不是吗?我怀我儿子的时候,做过一个梦,就是在这里,满地的樱花落英……”我连忙放大照片,仔细搜寻每一个细节,再熟悉不过的四合院落,再熟悉不过的花坛,大樱花树果真没有了身影,那一树樱花只能出现在梦里了。

我们教室的前边,有三棵树,我不知她们叫什么名字,也不知别人叫她们什么名字。”

翻出那本泛黄的作文本,第一篇习作就是《我爱樱花》,稚嫩的文笔留下了我对母校樱花树的最初印象。

“我平生从没见过这种树!我更未见过这种美丽的花!一次上生物课,何老师一进教室就高兴地告诉我们:‘你们看,樱花开了!’

樱花?!我怔住了,这是日本的樱花么?!在小说散文里时常读到过这个词,冰心同志不是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樱花赞》么!

‘同学们,这就是日本樱花。’何老师顿了顿,说:‘你们知道,樱花是日本人民的骄傲,日本民族的象征。只要春风一来,她们就竞相开放。”

 不看这些文字,我还真忘记了自己的生物老师姓何了,在教我们课程的老师中算较年长了,身材偏瘦,但精神矍铄。尽管是生物课,何老师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我记得自己是补考过一次的,补考前老师会耐心地做辅导,但绝对不会透露任何关于考题的信息。那时候的老师几乎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班主任,我们都叫徐本玉老师为“徐外婆”,她是我们在一师范时的第一任班主任,那时的我们就是十四五的孩子,早上贪睡哪醒得来呢,徐外婆每天清早都会到东楼每一间宿舍里叫大家起床做早操。   

我的作文本一直保留着,不是因为作文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上面有我的语文老师修改的点点滴滴,三十四年了,那遒劲有力、秀丽端庄的红色字迹丝毫没有褪色,就如同老师慈祥的面容永远留在我的心底。在千字左右的《我爱樱花》作文后面,竟然有三百多字的老师评语,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更何况,这完全只是一个文学少年自己在课外的练笔。

老师写下这样的批注:“一般地说,这篇课外习作写得不错。如果说本文绘的是一幅‘樱花图’的话,那么可以说这幅图有景、有情,情景并茂;也可以说这幅图色彩淡雅适中,值得品味欣赏。”即便现在看来,我也没有觉得作文有多好,能感受到的是老师的那种欣赏和激励,这份欣赏和激励鞭策着我一辈子。

 说一辈子尚早,虽然我年届天命。中师毕业后,陆续又拿了专科、本科文凭,但让自己引以为傲的还是“第一师范”这四个大字,念念难忘的还是老师的那份欣赏和激励。

记得参加一师范的演讲比赛拿了大奖,汪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侧,老师告诉我标新立异的重要性,演讲拿什么吸引人,观点要鲜明,要与众不同,于是我的论点变成了“无功便是过”。现在想想都非常有冲击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强调的是结果导向,那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是没有价值的,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必须淘汰,残酷的竞争告诉人们,市场从来只属于成功者,亏本的买卖谁做啊?!

“我对樱花可着了迷,像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似的,每一下课,我便跑到她们的身边去。有时,甚至上课时也注视着她们。我发现,每一天,樱花的叶子都在变,由黄绿变为嫩绿,后来竟变成深绿色,颜色浓得几乎要流到地上;她们的花也在增多,一簇一簇,争奇斗艳,真可谓红极绿极!”

 作文本里的描述打开了我记忆的窗户,在一师范的第一年,教室就靠在大樱花树旁,透过窗口就能看到四合院内的枝桠,用“跑到她们的身边去”有些夸张,但确实是一种心情的写照。那时候,樱花属稀有品种,不像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成片的樱花园,武大的樱花更名满天下,一师范的樱花生长在独特的四合院里,更容易让人联想起“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意境。当时作文的主题是想赞美中日人民的友谊,就像老师在评语中所说:“纵观一九四九年后文人各种各样的‘樱花赞’,几乎都以歌颂中日人民友谊为宗旨,为什么不能别开生面,另立新意呢?”现在想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当时的情怀无比幼稚,写作文也都是邯郸学步。樱花本产自中国,唐代日本人从中国引进樱花,由于大和民族喜欢樱花开时热烈、落时缤纷这种“壮烈”精神,于是广为种植奉为国花。要歌颂友谊,是不是应该从另一个层面来反证?

 老师的点评是准确的,对学生的那份用心令人没齿不忘。对于278班的孩子们来讲,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是一种福气,你去看看暨大史院长那一笔字,就是老师的翻版;你去看看娄底毛法官的五言短句,无不体现老师的风范;你再看看岳阳任书记,讲起话来文采斐然,那也是得了老师的真传;你再听听我的普通话,一个地道的衡阳人楞是被人误认为“北方人吧”,这跟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老师给我们开过一个阅读清单,好几百本中外名著,我们就按照清单从图书馆里借阅,如饥似渴。那时候正是刚刚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年月,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来自乡下的孩子们来说,很多书名都是闻所未闻,什么《匹克威克外传》,什么《白鲸》,什么《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等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美丽新世界的大门,乡下孩子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如此开阔。

 我们是师范生,我们未来是做一个人民教师,我们要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就那么单纯,就那么心无旁骛。

 “那些花儿像姑娘般害羞,把头儿低着,生怕让人看到了她那迷人的面容。春风一拂,她们便摇摇晃晃,展开她们那优美的舞姿。我也像喝醉了酒似的,深深地吸了一口由樱花发散出来的馥香……”

 情不自禁又打开作文本,看到这一段文字,思绪已经回到了一师范,我仿佛就坐在花坛边,看那一树的花开!

       

作者简介:谭瑜,我校278班校友,国内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合伙人,首席人力资源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南山区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深圳知名文化品牌《第一朗读者》舞台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