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动态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动态 > 校友文苑 正文
欲栽凌云木,他朝柱长天
发布时间:[2024-05-20] 作者:[白志奇] 来源:[校友会 ] 访问:[]

欲栽凌云木,他朝柱长天

 白志奇

2017年12月末,《中国青年报》邀请强国一代青年共写2018年新年献词《新时代,我的舞台我的国》。彼时我尚在一师求学,而我写下的话,有幸出现在献词中:

你看到边远农村基础教育落后,但你可能不知道,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知识,我用六年青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修学储能。我是小白,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想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才智,“强国一代”有我在!

2024年9月,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湖南教育》以“荣光,40年”为主题,推出2024年教师节专题策划。其中,“一线故事”栏目邀请湖湘一线教师重温从教之路、畅谈从教初心,我以《那副碗筷》为题写下的从教故事,有幸位列登载的四篇文章之首。

这两个时间节点连接着我由学生转变为先生的师者之路,意义别样。诚然,2019年的盛夏同样难忘。

那年六月,甫一毕业,我便回到家乡,笃定迈入湖湘农村基础教育行列。第一次进入这所位于农村的寄宿制初中——宜章县第十一中学,校园进校大道等多处都还是泥土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脚泥,新的教学楼与教师宿舍建设均处在将完未完状态,宿舍水电全无。

几天过后,我终于有了一张稍微像样的床。初来乍到,加之年轻,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然而,正式上课前的一次英语测试却令我眉头紧锁,震惊满怀——全班竟无一人及格。调皮的男生R只得了32分,课上还喜欢开小差,眼神中并无多少对知识的渴求,仿佛学与不学都无所谓。像R这般情形的孩子还有很多,他只是那个庞大分母之上的分子之一。

初登乡村三尺杏坛,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可理想与激情满怀,我依然决心改变些什么。

治班教学智慧先行

后来,R是如何爱上英语的呢?

他说,我很幽默,上课会说一些玩笑话,讲交通工具时会问:“有没有同学是坐飞机来上学的?”谈到最喜欢的食物时则说:“有的同学口水都要流到我的英语书上了……”再加上一些有趣的活动设置和有意义的分享,捧腹大笑之余,又留下思考,对英语也就慢慢有了兴趣。

“苦心人,天不负。”2020年5月,我在郴州市“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录播课有幸获评市一等奖,并在郴州电视台等平台播出。八年级下期期末英语试卷满分为130分,R考了122分,在整个年级都处于极优等水平,而像他一样有所提高的学生不在少数。

“白老师总是有分享不完的东西……”这是学生眼中的我,我完全同意。因为,我委实想把知道的有用的一切都告诉学生

讲什么呢?

雄鹰和蜗牛登顶金字塔、孟母三迁、原生家庭、青年毛泽东立志求学、“半条被子”、许渊冲先生和他的翻译、雷锋其人其事、“两个辛丑”的对比、二十四节气、孟晚舟归国始末……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借助于故事的力量帮助学生成长,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也让他们更有家国情怀。

讲的时间与方式很是率性多样,知识重难点的脚后跟,班会课上的紧跟时政,又或是在课后,放假就在班级群里。

种树培根育人育心

我喜欢找学生谈心,以真心换真心。

X中途转入了我的班。家庭原因,X性格较孤僻、待人冷漠,心态也不稳定。我一次又一次,单独找X谈话,从个人到家庭,由时代榜样至往哲先贤,有夸赞也有纠正,既比较又自省。有时,每每一谈就个把小时,目的只有一个:引导其向上向善。

包括X在内的不少学生,坐在我面前讲着讲着,常常情不能自已,以至泪流满面。我既难过又欣慰,为学生那颗本是阳光的心所承受的阴郁而难过,欣慰于学生在我面前将这种压抑的情绪宣泄了出来,驱散了弥漫在心空的阴霾。因为谈心,我走进了许多学生的内心,而越了解学生和学生背后的家庭,便越觉得自己还可以尽己所能做更多事情。

慢慢地X有了改变,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各方面也相较之前稳定,最后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示范性高中——宜章一中。2022、2023年,我连续两年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两届毕业班普通高中升学率为100%,数十人考上宜章一中,多人进入该校素养班。

我也多次被评为校、镇“优秀教师”与“优秀班主任”,并先后获评宜章县年度考核“嘉奖”、宜章县“优秀班主任”、宜章县“优秀评卷教师”、郴州市“优秀指导老师”等。

阅读写作用心用情

大学时,读到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先生的“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一句,我欣喜不已,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由此提炼出了自己的教育决心:欲栽凌云木,他朝柱长天。

我喜读文质兼美的书籍,也爱用稚拙的文字频繁记录着我跟学生之间的故事。2020年8月中旬,郴州市教育局为庆祝第36个教师节,在全市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活动。抱着积极参与的态度,我以《欲栽凌云木,他朝柱长天——初入教坛札记》为题,用六千余字写下任教一年来与学生之间的难忘点滴。9月初,我突然接到了市教科院黄主任的几个电话,得知自己的教育故事竟获得了郴州市一等奖。

起初,黄主任与我商讨删减部分文段,因为我的故事篇幅最长。一番探讨后,黄主任决定基本保持原样定稿集结成书,并对我说道:“每一个故事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不能少,也不舍得删减那些字里行间对学生、对教育的深情。感谢像你们这样的优秀教师让乡村孩子享受了高质量的教育,向你们致敬!”当年12月,我写下的《老师,我会背回来的》一文发表在《湖南教育》上。

参加工作以来,我的文章先后在《中国青年作家报》《人民代表报》《科教新报》《郴州日报》《湖南教育》《福建教育》《当代教育》《放学后》《文艺生活》等报刊发表。虽未任教语文,我却教学生写诗作文,指导多名学生在省级报刊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份见报稿。

我也加入了作协,还有幸获得宜章县“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7月,我更有幸入读湖南文学的殿堂——毛泽东文学院,成为首届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之一。

读与写,想与做,我潜心输入,不断输出,凝结出了一系列饱含真情的文字。后来,文字背后日复一日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了,我获得了湖南省第五届“汀汀教师奖”,并于2023年11月赴长沙领奖。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我作为获奖教师代表之一登台演讲,在追光中讲述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从教五年多来,我在教育教学中用爱用智、用心用情、育人育心,不断书写着乡村杏坛的青春诗章,也影响、改变和成就了一批批莘莘学子。而未来,我会写下更多故事,努力将更多青青小苗栽育成社会的参天大木。








作者简介:

白志奇,任教于湖南省宜章县第十一中学,湖南省“汀汀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先后获评宜章县年度考核“嘉奖”、宜章县“优秀班主任”、宜章县“优秀评卷教师”、宜章县“优秀文艺工作者”、宜章县“优秀指导老师”、郴州市“优秀指导老师”,拙文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人民代表报》《科教新报》《郴州日报》《湖南教育》《福建教育》《当代教育》《放学后》《文艺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