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动态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动态 > 校友风采 正文
坚守“十八洞”
发布时间:[2025-04-08] 作者:[蒲力涛] 来源:[校友会 ] 访问:[]

坚守“十八洞”

 蒲力涛   

我叫蒲力涛,来自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小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五年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来到了十八洞小学。

2018年秋季开学在即,十八洞小学缺编,老师还没有着落,派谁去呢?学区领导一愁莫展。当时我在花垣县双龙镇排碧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初中数学教师、班主任和学校党建办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我找到校长主动请缨。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教学点生活学习过,知道那里的学生需要什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那里的孩子一种更好的教育。看到我的态度坚决,经过商议后,学校同意了我的申请。

来到十八洞小学后,眼前的场景让我震惊,破旧不堪的大门和操场,仅有的一个篮筐也摇摇欲坠。学校共有3间教室,所有桌椅已经磨损得破烂不堪,甚至有些板凳的凳面都已经掉落,窗户也破破烂烂……看到此情此景,我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斗志,暗想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里的模样。

学校有20多个学生,最小的4岁,最大的9岁。学生的年龄差距这么大,要集中教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况且学校只有我一个老师,既是校长,又当老师,还要担“保姆”“伙夫”,身兼数职,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每天回到家只倒头呼呼大睡。爱人看到我的情况很是心疼,主动和我商量说,她以前是学幼师的,反正在家也是闲着,想来给我搭帮手。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征得学区领导同意后,我们二人一人负责上课一人负责煮饭。就这样,我和妻子、孩子住在了十八洞小学,孩子也在这里一起读书,我们以校为家,在这里建起了“夫妻学校”。

从条件优越的中心校到偏远教学点,很多人说我“自讨苦吃”。但是,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是我最大的愿望。在这里,我能用所学知识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离自己梦想更近了一步,我不后悔。

十八洞小学的孩子单亲、留守儿童居多,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学习、生活、卫生习惯都很差。我决定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当作教学常规来抓。要求学生每天就餐前先到水龙头边上洗手、洗脸、饭后漱口,不准学生把零食带进学校,培养学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十八洞小学学生虽少,但该开的课程一样不能少。我发现自己教语文、数学、体育还行,但美术、音乐等这些课程,上起来很吃力,我便利用学校网络联校设备与中心校连接,借助中心校的优质课堂,让孩子们“隔空”同上音乐、美术优质课程。同时,我努力将十八洞小学创建成了中国教科院未来小学试点校,经常与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等知名学校网络对接,打通课堂通往山外的世界,让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2021年“六一”期间,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央视演播厅,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首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孩子们唱出了他们心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让全国观众为之动容。

如今,十八洞小学有了第一间图书室、第一间文体室,第一间多媒体教室,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我也积极争取了优秀支教教师来校开展送教活动,每周陪孩子们做游戏、珠算、绘画、唱歌跳舞,让孩子们尽情地勾勒着心中的诗与远方。

为了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我一直想成立十八洞小学支教生活公益金,用于支教送教老师的生活补助,来吸引更多优秀支教送教老师来学校。但我家算是“半边户”,我的父母都是农村人,起早贪黑靠卖豆腐为生,一磨豆腐才赚2-30元,家庭经济一直很拮据,也拿不出这笔钱。有一次,我申请到一个公益奖项,税后有奖金8万元。我觉得“机会”来了,当我把“将这奖金全部注入公益金”的想法忐忑地与妻子商量时,没想到她满口答应。如今,我和爱人精打细算、合规使用,除了用于支教送教老师的生活补助外,还给孩子们购买了文具,发放了奖学金,补贴营养餐。

很多人问我:“现在的年轻人不都是想往城里发展吗?为什么你愿意坚守在这样一个村小呢?”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笑而不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我不觉得我有多么崇高,从农村来,到农村去,我觉得是一种感召,一种回归,一种发自内心的乡村教育情结。特别十八洞是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能够在这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不让贫困群众的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的殷殷嘱托,本身是一种无上荣耀。就这样,我一直坚守在十八洞小学,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获得了职业幸福感。

在上级部门关心和我的努力下,十八洞小学由原来的“小而弱、小儿差”实现了“小而优、小而美”的转身。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发生了转变,他们活泼开朗,讲文明、懂感恩,会画远方的憧憬,会唱心中的向往,还会跳出优美的舞蹈。有的画作登上了“天宫”、有的孩子被州县体校选中,有的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少先队员,2019年元月孩子们在省里表演节目《水车童谣》获得一等奖。

对我本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人生蝶变。之前我是一个“愤青”,遇事总爱计较抱怨,现在多了成熟睿智;之前我只是答应支教一年,现在一晃6年多,以后还有可能十年、三十年、乃至退休。就在2019年,一所县城高中学校向我抛出“橄榄枝”,但我毫不犹豫拒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这里的孩子也更需要我。

每年都有一批孩子走出十八洞,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特别是近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48名大学生。我在这里虽然有苦有累,但每一份投入都充满意义,都可能改变一个个农村娃的命运。我将继续扎根在三尺讲台上,全心全意服务好我的20多个学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简介:蒲力涛,男,34岁,中共党员,2013年6月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同年参加工作,现是花垣县十八洞小学校长兼任课教师,全面负责十八洞小学三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他用责任与担当“逆行”乡村,到最偏远的教学点,用坚定的执着与爱,带着回馈大山的情怀,致力于乡村教育振兴,默默守护山村的孩子,让孩子们享受到相对优质均衡的教育,践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2019年元月,带领孩子在湖南省文化馆演播厅表演《水车童谣》荣获一等奖;2021年六一晚会,十八洞小学全体师生登上央视舞台,孩子们表演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2022年,他和学生的教育故事《稻香》入选全国优秀电教片,在全国展播;2023年,出资成立“十八洞小学支教生活公益金”。2020年9月,荣获湘西州“君天同心烛光奖”;2021年9月,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021年11月,荣获“湖南汀汀教师奖”;2022年5月被评为“湘西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22年12月被评为全国“美丽青年乡村教师”;2022年12月,入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2023年5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