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动态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动态 > 校友风采 正文
用故事点亮孩子“心灯”
发布时间:[2025-05-05] 作者:[麻小娟] 来源:[校友会 ] 访问:[]


用故事点亮孩子“心灯”

麻小娟

我是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的青年音乐教师麻小娟。我深爱着我的教育事业,爱学生,也爱讲故事。

工作以来,我的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离家较远,他们通常选择住校。第一次离家寄宿,孩子们总会不适应。开学的头一个月,每晚的就寝检查,总能听到孩子们压抑的抽泣声,哭声里有面对新环境的焦虑、有对父母的思念......年轻的我,不知所措,冥思苦想中突然想起了儿时外婆给我讲故事,帮助我度过了一个个难捱的夜晚,或许给孩子们讲故事也能驱散他们的孤独和不安呢,我决定试一试。

2015年10月8日,我去女生寝室给孩子们讲了第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童年时期外婆对我的陪伴,尽管每一个细节在我的脑中依旧清晰,但因为紧张,我说得并不流畅。故事讲完了,我也不确定是否真的有效果。直到第二天上课,孩子们一拥而上围着我迫切地问:老师老师,今晚还来讲故事吗?我听出了他们的期待和渴望,内心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和鼓舞。就这样,开启了我和学生的故事旅程。

每晚举着手电筒讲睡前故事的过程很幸福,但是坚持下来却不容易。寒冬酷暑、身体抱恙、工作忙碌、家庭琐事,重重困难使得我并不轻松。是学生执着的等待与陪伴让我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到今年,是第十年。

记得有个叫廖诗怡的女孩儿,总爱徘徊在我的办公室。有天,我和她约定去食堂吃晚餐。可是一忙下来就忘了时间。晚自习查到时发现少了廖诗怡,在校园找了很久,最后发现食堂的灯还亮着,果然是她,惊慌一场,我几乎责备地对她说:为什么吃这么久?她说:”我怕吃完了,没人陪你。”话音刚落,我的眼泪便流了下来。我总觉得他们年纪小,离家多孤独,而我来到离家很远的乡镇工作,又何曾不是一个人。这就如同我每晚讲故事陪伴他们,而她们却用真诚的心灵和执着的等待来回馈我。那一刻我决定今后不再失约——以我青春,伴你成长!

为了进一步研究怎样讲故事能带来更多的能量。我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来挑选故事。给低年级学生讲文明与习惯,给高年级的孩子讲梦想与坚持。我发现他们听了《我就是想要最好的》的故事后,他们敢于上台竞选班干部了;听了《高贵的秘密》,他们学会了朋友间要分享;听完《少年毛泽东》,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渐渐的我还把选故事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没想到,他们点得最多的居然是我的成长故事。我给他们讲了我在蔡家岗成长的故事,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的经历,以及我回到母校做一名乡村教师的心愿。慢慢的我看到了不止一个人的转变。

记得在男生寝室讲故事的那晚,一声惊雷,几束闪电,让孩子们惊慌不已。几声安抚后,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我在雷雨声里,缓缓开始了当天的讲述……讲完故事,雨还没有停。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黑黢黢的小脑袋探出来,“老师,您有伞吗?没有的话,我把我的借给您。”我还没来得及答话,寝室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要给我“借伞”的喊声……那一刻,我幸福得想哭。那些曾经低着头,躲在自己小世界里独自忧伤、焦虑的孩子们,终于抬起了头,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

仔细回想讲故事的每个夜晚都很相似,在农村乡下的夜晚,打着手电筒,坐在孩子们专门为我准备的小板凳上,黑暗中,几十只支棱着的小耳朵,静静地、安心地听着。渐渐地,周遭愈发安静,就连呼吸声都变得平稳……

    截至今日,听我讲故事的第一批孩子有不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有些还成为了我的同事。从普通的乡镇教师到全国人大代表,不得不说,故事让我迅速成长。因为讲故事,我收获了太多的认可和赞美,但我深信,这不是对我,而是对中国故事里深刻的文化传承、历史底蕴、智慧内涵的赞美。是否记得讲故事的人,已不再重要。只希望故事的力量融入孩子们成长的脚步,书写好他们自己与时代的篇章。


作者简介:

麻小娟,女,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3月出生,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青年教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7届毕业生。2015年毕业后考入常德市鼎城区乡镇中学。十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及音乐、英语学科任教。因关爱留守儿童,创新德育新模式,给留守儿童讲故事的相关事迹被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主要荣誉:2021年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之一,曾获“湖南好人”、“中国好人”、“感动湖南十佳人物”“湖南省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优秀教师”“2023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2023年1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审:杨淼曦;二审:廖跃华;三审:邓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