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动态

校友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动态 正文
长沙校友会"再同学・更风华"第五期读书会活动——学习伟人诗词 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3-18] 作者:[] 来源:[ ] 访问:[]


2025年3月15日,长沙校友会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校友之家举办了“再同学・更风华”读书会第五期活动。此次活动由271班罗隆军校友主持,校友总会廖跃华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吸引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校友群体和在校生参与,通过诗词品鉴、互动研讨等形式,共同感受伟人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艺术魅力。


            

            

    经典赏析: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艺术魅力

活动伊始,播放毛主席诗词朗诵后,罗隆军校友以《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七首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毛泽东诗词为切入点,结合创作背景与历史事件,从力与美的角度,深入解析诗词中的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他引用贺敬之的评价: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诗,蕴含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现场校友通过集体朗诵、分组讨论等形式,沉浸式感受诗词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美学探讨:多维度的审美视角


在美学探讨环节,校友们展现了多维度的审美视角。段卫宏校友从《沁园春・长沙》的“万山红遍”谈到《采桑子・重阳》的“胜似春光”,揭示出毛泽东诗词中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美学的深度融合:“这些诗句构建了独特的意象宇宙,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美,又有战地黄花的静美,最终都升华为精神超越的大美。”

青年教师、贺杰芳校友结合自己的乡村教育实践,分享了毛泽东诗词赋能乡村教育的动人实践,引发全场校友共鸣。活动现场,贺杰芳展示了自己在前往读书会的高铁上批改的学生作文。“当我在宁乡山区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恰同学少年’的诗句就会在耳畔回响。”她用伟人精神抵御手机“精神鸦片”,使原本涣散的班级蜕变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廖跃华老师当场点赞道:“这就是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幸福感!”

谢卓校友的发言则提炼出更深层的文化密码:“毛泽东诗词最珍贵的馈赠,是打破年龄桎梏的‘风华正茂’哲学。‘人生易老天难老’不是对时光流逝的叹息,而是对精神永恒的礼赞。”

罗隆军校友以《贺新郎・别友》为例,从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角度,剖析了毛泽东诗词刚柔并济的美学风格。他认为,《贺新郎・别友》通过“挥手从兹去”的细腻描写与“昆仑崩绝壁”的磅礴意象,展现了革命者的儿女情长与家国大义。针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女性书写,罗隆军校友特别解读了《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时代内涵。他指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既是个体精神的彰显,更是民族品格的象征,“中华儿女多奇志”跨越时空,“曙光初照”激励当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校友分享: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

唐荣忠校友的分享将现场拉入回忆的洪流。他清晰记得,在母校初学《沁园春・雪》时,被“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磅礴气魄震撼,回乡后竟将这句诗写成对联贴于门柱,被长辈批评“口气太大”,但正是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让在场年轻校友看到诗词精神在个体生命中的持久生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盛爱军校友以一曲深情而清亮的《七律・长征》演唱,将现场十余名校友带回那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苍凉激越的旋律仿佛带大家穿越时空,重走红军长征路。当“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句响起,许多校友不禁同声附和,激昂的声浪在房间回荡。更令人动容的是,廖跃华老师现场播放了其儿子朗诵《七律・长征》的录音,稚嫩而笃定的童声,印证着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

校友会志愿者陈芸荟同学以“毛泽东诗词具有改变人生轨迹的力量”为主题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她坦言,初读《沁园春·长沙》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曾令她辗转难眠——彼时她尚未明晰自己的志向;而《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触动了她的心弦。她感慨于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与决心,并深受其影响。这两首词像两把钥匙,一把解开青年之问,一把叩响时代之责。陈芸荟谈到,毛泽东诗词中奔涌的豪情深深影响了她的志向,并促使她为之改变。若“风华正茂”是青春的底色,那么“到中流击水”便是人生的航标和力量。

校友志愿者刘郅淳同学以一师青年学子的视角坦诚分享,提到初涉毛泽东诗词时对其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的认知尚浅。他特别提到《沁园春•长沙》中"谁主沉浮"的叩问令他深受震撼,但未能完全领悟其中深意。这位00后同学谦逊表示,愿以此次读书会为起点,与各位前辈学长共同探寻诗词背后的革命精神密码,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让毛泽东诗词的真理力量真正内化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养分。

活动现场互动活跃、气氛热烈,张世程的即兴朗诵更让全场情绪掀起一波高潮。他解读《采桑子・重阳》创作背景时特别指出:“1929年毛泽东身处人生低谷,却写下‘战地黄花分外香’,这种困境中的美学创造,本质上是对人类精神极限的突破。”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朗诵声在校友之家回响,校友们心潮澎湃——他们从中感受到与时代共振的精神共鸣。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对第一师范红色文化的弘扬,也是对第一师范红色基因的传承,既增进了校友友谊,增强了凝聚力,也体现了校友育人功能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毛主席深情地回忆:“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指出,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并殷殷嘱托学校,“大思政”要抓好,红色资源要用好,第一师范要办好。我们全体一师人一定要牢记嘱托,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新时代一师之好的新篇章

                    (一审:朱轶  二审:廖跃华  三审:邓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