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动态

校友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会动态 正文
三十年后的相聚
发布时间:[2011-08-12] 作者:[] 来源:[261班校友 ] 访问:[]

为期两天的湖南第一师范261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已经过去,相聚的时刻总是过得很快。回味起来,充满浓浓的情意,那是对母校的感怀、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感动。

8月12日下午,当我来到位于星城长沙劳动西路的湖南佳程酒店时,负责聚会的组织者李重生同学早已等候在报到的房间里。只见他用桌子上的手提电脑更新着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和老师通讯录,新建的QQ群已有36位同学加入,同学间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传输文件更快捷、方便和实用,毫无疑问网络已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

晚饭时分,从成都看望女儿回转的刘才生大哥与从武汉赶过来的李石君教授跨进房间,四人见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分外亲切。

晚饭后,邵阳与湘潭的同学会合一块,在李钢、杨丹夫妇的带领下,开了两部小车赶过来。一时间房间里热闹非凡,问好声、嬉笑声融合在一起,其乐融融。班长李钢现在是深圳一家工厂的老板,感谢他们夫妇为本次聚会提供足额的赞助。当晚一共来了16位同学,大家意犹未尽,又一起漫步去劳动广场吃夜宵,让30年的离情别绪消融在频频举起的酒杯中,让相见的欢声笑语飞入夜长沙的朦胧灯影里。

第二天,睡得很晚的同学也起得较晚,也许有太多的话语要倾诉。临近中午时分,又陆陆续续有同学前来报到。每进来一名同学,房间的同学就让他或她逐个相认,遇到叫不出名字的大家就乐开了。原来,不知谁开玩笑地订了个规矩:如果有谁没被认出来,后来的那位同学就要与没被认出的同学拥抱10秒钟,以加深印象,这将成为晚会的节目。彭月莲等同学因为1993年母校“三大庆”、2001年毕业20年都没来,认不出的同学很多,大家都笑她们。被认出的同学就叹气说:“我没机会了!”

下午,值得高兴的是任课老师一一被请来酒店与同学们见面。85岁的数学老师易月薇老人,头白了,背驼了,由孙女等三人护送来,走路没劲就借助一种扶轮。本来联系人打电话给她,表示会登门拜访。她说:“你们来只有几个代表,我来可以看到全体同学呀!她还随身带了一个本子,让同学一个个写下姓名、电话、QQ号,并让孙女为每个同学照相。尽管我们准备了通讯录,易老师那颗不老的童心仍让我们感动不已!另一位年龄81岁的语文老师周廷魁老人,也是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他带领我们读《荷塘月色》时,那有着浓重方言的普通话声音仿佛还回响在大家的耳畔。

教语文的汪碧云老师和教化学的陈雅玲老师一同来了,像一对老姐妹,尽管岁月不饶人,但70多岁的人都衣着漂亮,尽显风流。班主任兼政治老师易志明,在我们毕业后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当上学校党委副书记。他动情地说:“你们每一位同学都是最优秀的!”

教物理的王沛清老师原是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退休以后成为省文史馆终身馆员。他在晚宴上送同学们四个字:“位——摆正位置,为——有所作为,度——适可而止,略——讲究策略。”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只有美术老师蒋后雄刚刚住院出来,身体虚弱在家休病。班长便派我、聂冬妹和邓永平三名代表去到老师家里,代表全班同学送去慰问金及纪念品。

晚上,在南门口的欢乐迪,我们全班到了的29位同学与老师联欢。班主任兼生物老师张洪章,退休前是学校后勤处处长。他寄语同学们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及健全的人格,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次日适逢张老师60岁生日,同学们都前往杜甫食府为老师祝寿!偌大一个餐厅摆满宴席、喜气融庭。正面墙壁上张贴着老师自撰的对联:“盛世逢花甲夕阳照晚添福寿,诗府增气象亲朋满座慰平生。”表达了他的生日感慨!

同班同学、现任第一师范学院副院长的李克勤也在晚会上致辞,回顾了恰同学少年的幸福时光,介绍了学院的发展规模,特别强调一个“缘”字,与同学的缘、与老师的缘、与母校的缘!在随后的时光里,由邓永平同学和刘芳同学主持,同学们进行了卡拉OK演唱、故事演讲及交谊舞。特别是由高利平同学制作和演示的PPT片,将同学们的毕业照、实习照及其它合影、个人照、全家福等新老照片展示出来,将岁月的痕迹留下,将友谊的见证留下,将幸福的甜蜜留下。

尽管一天下来比较累,有的回到酒店还聚在房间不愿离去。次日一早“叫醒”服务,让同学们不得不7点半就起了床,因为当天我们要去参观母校新校区和老校区。

学校的大巴早早等在酒店门口,载着我们驶过湘江橘子洲大桥,向着望城坡的新校区奔去。一路上,同学们谈笑风生,王其初同学客串主持,想将男生女生在校期间那点情窦初开的事抖出来,赵启兰、李玉萍、邹利群等几位女生就成了故事的女主人公。有趣的是邹利群勇于应对挑战,站起来讲了一个《我与小男孩》的故事,将她与班上某男同学同伴乘船回沅江家乡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使人忍俊不禁。

当瓦灰色的建筑、高大的一师新校区校门映入我们眼帘时,大家都惊喜异常!易志明老师、校办彭晓辉副主任带领我们参观校园,边走边介绍,指着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建筑说:这是实验楼、那是图书馆。校园中一处宽阔的水面吸引我们来到她的身边,虹桥卧碧波,垂柳相依依,风景这边独好。只是我叫不出她的名字,希望她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儿,就像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东湖一样,令人向往!

绕到图书馆后面是草地,爬上后山,就进入办公区。为了保持原生态,学院没有做过多的建设,生怕破坏了山体及满眼绿色植被,连紫金花的棚架子都保留下来,走过其下便感觉阴凉,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明显增高了。这里原是武警农场,五口梯级式的池塘也保留了原貌,供垂钓及游览。

学院办公就在原来的招待所,稍作装修就用上了。我们在会议室稍事休息,又听彭主任对整个学院情况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后,方才上车向城南老校区驶去。

老校区那欧式建筑是我们同学们永远的记忆!灰色的墙面、白色的罗马式廊柱和拱形门窗,既庄严又活泼、既凝重又和谐。在校门口照过大小集体照,我们走进前厅,将一座菊花石雕《八骏图》献给母校留念,我也将自己的作品集《桐花满地》20册捐给了校友会,其余的40册与这次订制的纪念杯相配套,送给了老师和同学。

走进这座“千年学府、百年师范”,我们去寻找伟人毛泽东的足迹,如八班教室、寝室、自习室、礼堂、水井等,也寻找30年前自己的足迹,261班教室、食堂、四合院图书馆、妙高峰等。

在一师,每一处景点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每一处地方都发生过点点滴滴的故事,每一处院落和长廊都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时刻提醒每一名一师学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让伟人的谆谆教诲充融心间,永远激励我们在人生之路奋勇前行吧!(作者系我校原261班毕业校友)